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

2024-02-02 09:47:57次浏览条评论

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将相和:战国时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对此表示很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蔺相如知道此事后却主动的避让不见,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以下是对"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
  • 2、求以和为贵的例子
  • 3、“以和为贵”的典故

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

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将相和:战国时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对此表示很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蔺相如知道此事后却主动的避让不见,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大局,深感惭愧,于是便背着荆棘向蔺相如请罪。后来两人和好并一起治理国家。

2. 三尺巷:古代有一家姓郭的人家,他的邻居在建造房屋时占据了自家的院墙。郭家人将此事告诉了家主郭朴,郭朴却说: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郭家人深感惭愧,于是便与邻居互相谦让,最后两家的院墙让出了三尺,便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尺巷。

3. 三兄弟:田家三兄弟不分家产住在一起,老槐树生长更好。

4. 面馆:中年妇女的孩子不吃面条,老板却送他新面,生意越来越好。

5. 太阳和风:风拼命刮,但那个人却把棉袄裹得更紧,最终他感到温暖脱下棉袄。

这些典故都表明了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求以和为贵的例子

  1、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取待对抗,最终赢得抗战胜利。3、二次大战期间,苏联和欧美合作取待对抗,最终打败德国。

“以和为贵”的典故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

“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描写春天的绝美古诗(写春天的绝美诗句有哪些) 西安房价下跌已成定局(西安房价下降已成定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