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1、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是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左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的远古先民创造的文化。 这件彩陶盆并不...,以下是对"国家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 2、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都有哪些
- 3、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1、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是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左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的远古先民创造的文化。
这件彩陶盆并不是生活器具,而是先民用瓮棺埋葬夭折的儿童,将此盆扣在瓮棺之上当作盖子用的。人面鱼纹图案的含义推断可能是以鱼为饰物的巫师来超度夭折的儿童。
2、虢季子白青铜盘
这件大盘子是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周宣王时期的青铜盘,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盘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器形巨大,纹饰精美,器内底部铸有非常优美的铭文8行111字,记述了虢季子白率军在洛水北面与严狁作战,大胜后周宣王将此盘赐给虢季子白。
3、纵目青铜面具
这件纵目青铜面具是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距今约有3600-3100年左右的时间。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此青铜面具上高高突起的眼睛形象是世界范围内独有的艺术特征。
4、明孝端皇后凤冠
这件明孝端皇后凤冠是1957年在北京明定陵出土,是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的凤冠。这件凤冠顶部饰以数条金龙,云纹下饰以数只玉凤,凤冠上还饰有大量的宝石与珍珠,制作可谓是极其奢华与精美。
5、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1939年河南安阳武丁村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因其内壁上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这件大鼎曾名为“司母戊,”其实是对铭文文字的误读。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都有哪些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十件著名的镇馆之宝,其中有一件是属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这件陶缸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一种葬具,称为“瓮棺”,用来存放死者的尸骨。白鹳是死者氏族的图腾,大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石斧是权力的标志,表明瓮棺内存放的是氏族首领的尸骨。这位首领生前曾经率领白鹳氏族同大鱼氏族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们将这些事迹记录在图画当中,刻画在首领的瓮棺上,通过图腾与石斧的组合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以纪念首领的英雄业绩。
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大鸟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大鱼是炎帝部落的图腾,大鸟和大鱼争斗的图案,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大战的传说,最终黄帝部落战胜了炎帝部落,组成了统一的炎黄部落,黄帝和炎帝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石斧则是炎黄部落的族徽标志。所以,这位英雄的氏族首领曾经参与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的“阪泉之战”,最终战死疆场,死后尸骨安放在这件瓮棺之中,并被后世长久地传颂。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如下:
1、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反映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萌芽风格,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现出土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绘画作品。
2、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这件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工艺的典范,是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代表作,是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标志。
3、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陶鹰鼎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唯一的一件鸟类造型的陶器,开创了商周时期鸟兽形青铜器造型的先河,是距今6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是极其罕见的文物珍品。
4、商代青铜司母戊大方鼎
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商代工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商周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5、商代青铜四羊方尊
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体型最大、份量最重的商代青铜方尊,是商代青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作为我国古代文物的精华和杰作被编入教育部中学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