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发掘为什么是考古界的耻辱
“1950年代对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的主动发掘,造成大量文物难以保护,正是汲取了这次惨痛教训,我国才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 定陵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授权,有计划...,以下是对"定陵发掘为什么是考古界的耻辱"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挖掘明朝万历皇帝陵,为何说是考古界的一次重大悲剧
- 2、明代凤冠出土为什么说是耻辱
- 3、明代凤冠为什么是考古界的耻辱
挖掘明朝万历皇帝陵,为何说是考古界的一次重大悲剧
“1950年代对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的主动发掘,造成大量文物难以保护,正是汲取了这次惨痛教训,我国才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 定陵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授权,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
其背景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包括郭沫若、沈雁冰、吴晗在内的一批文化官员提出关于明长陵的发掘计划,但是因为其规模太大,难度太高,就选定规模较小的定陵先进行试掘。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发掘自1956年5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结束。9月,万历帝后的殉葬品走出地下宫殿,登上故宫神武门城楼,向群众展出。
1959年9月30日晨,曾铲下定陵第一锹土的民工王启发,接到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的指示:“马上就要开馆了,既然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原来的棺椁就没用处了。你带几个人到地宫清扫,把那些棺木抬出来,好迎接领导来检查清洁卫生。”
由于经验不足,考古人员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的衣物上,过了几个月就全变黑、变硬、变脆。
再加上当年的文物库房太过简陋,四面漏风,根本谈不上恒温、恒湿、避光,以至于后来出版的考古报告里,大多数丝织品只能呈现支离破碎的损坏状态。
因此,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挖开容易,保护却很难,很多奇珍异宝遭到无法修复的毁坏。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先生随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不主动发掘帝王陵从此成为考古界的一个定规。
明代凤冠出土为什么说是耻辱
多种原因。1、明代凤冠出土自明定陵考古挖掘,在这次事件中,不仅出土了皇后的凤冠,还有许多文物,这些深埋在地下的文物,在出土后遇到空气迅速腐烂、萎缩,大量的字画、丝绸在出土30分钟后灰飞烟灭,原本完好的龙袍更是迅速发黑、腐烂,甚至因为当时考古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制,很多文物都是在挖掘中,就已经被破坏了。2、更令人悲哀的是,因为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许多已经挖掘出来的文物在后续时间里又被人为破坏,有的丝绸被人拿去绑篱笆,有的经书被人拿去点火,更多的文物被人贩卖,甚至连万历皇帝的棺材板都被村民劈了当柴火烧。3、综合以上多种原因,明代凤冠出土这次挖掘事件不仅成了考古界的耻辱,还给历史文物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明代凤冠为什么是考古界的耻辱
同坑出土3000件金银珠宝,30分钟毁坏一半。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年轻的一座陵墓,在挖掘前也是保存较完善的一座陵墓,但在挖掘后因为损失了大量文物却在中国考古史上记录了一笔耻辱。1959年郭沫若为了更好了解明朝的历史,从里面挖掘出3000余件珍贵文物,不仅有着金银珠宝还有明定陵出土的皇后的凤冠。但是悲剧也同时在上演着这些深埋在地下的文物在出土后遇到空气迅速腐烂、萎缩,大量的字画、丝绸在出土30分钟后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