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青为什么要下乡(原来的知青为什么都要下乡)
很多网友好奇历史大环境下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背后到底是谁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正起步的时候,有知识的青年却走上了下乡的道路,最后知青们是怎么回城的?一起跟 我来了解下吧。 全国的知青大致...,以下是对"什么是知青为什么要下乡"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是怎么回城的
- 2、原来的知青为什么都要下乡
- 3、当年为什么要知青上山下乡
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是怎么回城的
很多网友好奇历史大环境下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背后到底是谁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正起步的时候,有知识的青年却走上了下乡的道路,最后知青们是怎么回城的?一起跟 我来了解下吧。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他们同农民一道挣工分,自食其力,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过着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200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简单看为什么要上山下乡呢,好像就是老人家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毛***挥手我前进的时代,自然就行成上山下乡的运动。可解放十几年了,为什么只有到60年代末才发出这样的号召?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寻找事物的***原因,就要深入到经济领域。这的经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四十年了,为什么要上山下乡?不知多少知青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知青运动的一员都希望搞清楚他的***原因。几十年的思考,有了这样的感觉:
原来的知青为什么都要下乡
因为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所以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
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当年为什么要知青上山下乡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 大革 命运动期间,毛***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 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 治运动。
上山下乡有利于知识青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也有利于提高青年的实践能力,磨炼了这些年青人。
但是,这个运动也给青年及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耽误了学习,也造成一些家庭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