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医共体建设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1、医共体是什么?
- 2、对于医共体的理解
- 3、医共体是什么意思?
- 4、医共体是什么
医共体是什么?
医共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区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医共体功能定位,“共”的是健康。如果要达到基层县域以下50公里看大病、15分钟见首诊,医共体就要强调“共”的是什么——“共”的是健康、共的是居民见疾病预防,通过健康管理、慢病康复等让疾病远离居民。
医共体常常是紧密的,因为它往往基于一定的背景和要达到一定目标,有了背景,这时候医共体作为一个组织把人财物资源信息整合起来,去实现这个目标。
医共体的意义:
1、能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社区),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
2、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能让群众就近便捷地就医,获得全方位服务,节省医药费用,是惠民、利民的改革新举措。
3、医共体建设能够让县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使用效率明显提升,优化老百姓就医体验。
对于医共体的理解
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指在县域(医共体是在县域内实施的,市级医院及更大型医院实施医联体)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及有序就医新秩序,着力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医共体的实行也有助于新医改的成功,新医改(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所以以此来看,医共体的实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医改成功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的倡导,各地区也纷纷开始建设医共体,但是有变革就会有利益的再分配,就会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就会有新的矛盾产生。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目前有很多形式上的医共体(只挂牌)也有很多尚未解决的疑问存在,比如医共体的法人问题、理事会成员问题和卫生院及院长在理事会中的位置等问题。医院对于好多问题都是知之甚少的,就算是落实国家政策,建立医共体,也是用政策来推行政策,用会议落实会议。是比较“虚”的。
而如何将医共体由“虚”转为“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医共体内的共同利益。通过医共体建设的基本框架即 (“123456”框架)来组成县域内的利益共同体,(具体设立几家医共体,根据本地区的人口数量、医院服务能力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即“1+X”)通过实现90%诊疗患者不出县、大病不出县、急救抢救能力提升和高水平的妇儿科建设等目标来建设医共体(或说来判定医改是否成功)
实行以减少外流为目标的学科建设思路,开展专病建设。
对于医共体中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系统,建立转诊转院标准和制度,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相应医院。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专病模式,实现医共体内学科的纵向发展。分析病案、排名等要素确定专病方向、调整基层经营结构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模式,加大对卫生院的支持,在卫生院门诊开展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治疗区,鼓励医疗资源的双下沉,对于人才方面,职称晋升等情况要实现医生下沉一段时间的机制,增加乡村医生养老保险、以及进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医共体内统一的绩效管理,统一的原则和核算方法,甚至是统一的绩效标准,让职工到任何的单位工作都有同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医共体的建立能最有效的实行医保控费,降低医保基金风险:如果辖区居民不得病、少得病,结余会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则会获得较多的结余。如果治患者越多,这就迫使医共体管理部门及医务人员更加注重疾病的主动预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基本公卫服务质量,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对已患疾病者能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能将我国的分级诊疗切实落到实处、实施医共体后,实施灵活的用人和绩效薪酬机制,会将医疗人才留在基层,在构建的优胜劣汰的环境中,所有人都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只要基层的服务能力强了,就能吸引和留住患者在基层首诊。只要能吸引和留住患者在基层首诊,实行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就都可以实现;各个区域内医共体的实行,能将本地区的医院患者信息整合统一,不仅利于医院自身,也有利于国家对医疗信息的统计,实现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互联网”的形成;医共体的实行,基层诊疗技术提升后,有利于提升国内居民的就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患者不用一患病就去大型医疗机构。
以上是我对医共体的理解。
医共体是什么意思?
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组建的医疗合作组织。
深化与省市三级公立医院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医共体统一管理机 制,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整体能力。
优化区域医疗资源,组建区级医院协作单位以及区级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提升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扩展资料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军队、社会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医联体。
(一)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二)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托管区域内县级医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疗服务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共体是什么
医共体的全称是医疗服务共同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着力改革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逐步实现“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两强两高”目标。
截至到019年2月,广西共建立县域医共体287个,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参与率51.26%;同时,广西共有385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广西所有贫困县,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