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关于小说的知识)

2024-04-03 09:28:39次浏览条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小说基本知识
  • 2、关于小说的分类有哪些
  • 3、关于小说有哪些常识?

关于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话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按篇幅分类

微型小说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

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短篇小说

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

中篇小说

平均字数三至四万字的小说,一般认为是较容易成功的小说。因为对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改成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

长篇小说

字数在六万字以上会被划归长篇小说。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按体裁分类

武侠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轻小说

手机小说

奇幻小说

玄幻小说

网络小说

恐怖小说

情色小说

色情小说

讽刺小说

架空历史小说

第一人称小说

第二人称小说

按流派分类

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黑色幽默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

按年代分类

[编辑]

古代小说

[编辑]

现代小说

一、小说的观念

小说,是一种以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细致、逼真地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文学样式。

和诗歌、戏剧、散文等其它品类的文学样式相比,它的容量较大,既可以细致深人、多方位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示人物命运;又可以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社会与人生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具体形象地描绘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它在整体地、广阔地、生动逼真地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的独到长处,是上述其它几种文学样式所不及的。而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之类的文章样式,由于它们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不能如小说那样可在不违背生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编排虚构。进行深一层次的改造,因此也不如小说在创作上享有较大的艺术自由度。

小说具有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它以这三要素的有机构成或所呈示出的艺术画卷反映生活。现代小说打破传统小说一统独尊的格局,显现出异彩纷呈。多元并列的局面,这是艺术创作繁荣的体现。但是,即使在现代小说中,三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三无”小说,事实上是不存在的,那只不过是换一种手法、呈别一类样式而已,一些人之所以提出这种说法,只在于对传统小说僵硬呆板模式的一种反抗与挑战。比如人物塑造,现代小说只是冲破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使人物形象除简单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态”典型形象、心理型“内向化”典型形象与抽象化“象征性”典型形象等。因此,无论是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方方的《风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梦》《杂色》,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王凤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周立武的《巨兽》等都绝不能因没有传统的“典型人物”而否认其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节安排上,许多现代小说也与传统故事型小说不同:或淡化情节,如铁凝的《哦,香雪》,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刘震云的《塔铺》,以及残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节的诗化,以意境取胜,如何立伟的《白色鸟》,何士党的《喜悦》,彭见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节抽象化,如张承志的《大坂》,黄灿的《孤岛》,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等,所有这些小说,虽没有了传统小说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动人心弦的冲突、悬念,但以此证明小说可以不要情节,无疑是浅薄无知的。这里有一个对故事、情节的理性认识问题。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论述这个问题时说:“凡是小说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所不熟的或是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写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而我们应该知道,故事的检验标准,正在于它是否是向前发展的。”如果我们摆脱传统观念对情节与故事的束缚,而承认只要是动态过程就含情节与故事这一新理解,就自然会对现代小说的情节要素的体现有正确的把握与认识了。

同时,对现代小说中环境背景的抽象化、虚化或怪诞化;对现代小说主题改变过去内涵的单一性(即只将主题理解为思想观念)而呈多样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观念等均可成为主题);一反过去图解说教式、单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义性与含蓄性体现,也应有科学理解。不能以此为据,认为小说可以不要背景环境,可以不要主题意旨。

简言之,小说是以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有机融合的生动、具体。逼真、自然的艺术画图来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叙述文学样式。

那么,什么是短篇小说呢?

人们一般常以字数论定:三五千字,至多万余言,即归人短篇小说之列。这种裁判固然有其直接、简明的优点,却也含有片面性:因为它没能涉及小说本质,只限于表象,有时就容易偏颇。比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长达三万字,按上述规定应为中篇小说,实际上却是公认的短篇佳作;而鲁迅的《阿Q正传》比《羊脂球》的字数少五千之多,却进人中篇行列而没有异议。

那么,正确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容量与其把握生活的艺术方式。

就容量而论,短篇小说主要是反映生活中特定的某个“纽结”,一般不做客观的全景式社会人生展现。鲁迅论此道:“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也就是说,对生活中的一个局部、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一件小事、一段心绪,甚至只是一个典型细节,经作者开掘,进而由此及彼、由小见大,从“片断”、从“点’中使读者产生联想或深思,推知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时代的某种精神风貌。

短篇小说这一规定性便决定了它以下特点:除了文字短小精悍外,第一,人物较少,人物关系不太复杂,对人物性格描写不做多方面展开,一般不展示人物性格的动态变化,多呈静态显现。第二,情节简明,多为单线索,有时甚至没有什么故事,只包含几个、(或一个)场面。第三,环境描写虽具体,但极简略,社会背景一般不作展开描述,有的几乎没有明显的背景,只有些抽象暗示。总之,短篇小说的特点是高度单纯化:单纯的背景,单纯的人物,单纯的情节,单纯的氛围。英国作家毛姆说:“短篇小说……只是叙述一个事件,或者物质事件,或者精神事件,凡是无助于说明这个事件的细节全部删掉,这一来就能赋予作品以一种生动的一致性。”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再看《羊脂球》与《阿Q正传》,就可以明白:《羊脂球》篇幅虽长,却情节单纯、环境集中,只写了一个主要事件,并且这事件的具体背景高度浓缩在一辆逃难的马车上。因此,它只能是个短篇小说;《阿 Q正传》中人物虽不比《羊脂球》多,但它情节复杂,过程长久,背景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全面,因此,它当然只能归人中篇小说行列。

短篇小说的理性观念,经历了三个认识阶段,即:“纵剖面”说;“横截面”说;“纽结”说。就中国而论,最早的短篇小说基本上是展现一段相对完整的“纵剖面”。例如《三言》、《二拍》中的篇章,基本上是对人生经历、世事沧桑的纵向展示。到了“五四”时期,现代小说出现在文坛上,于是产生“横截面”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譬如把大树的树身锯断,懂植物学的人看了树身的‘横断面’,数了‘年轮’,使可知道这树的年纪。”胡适在这段话里,不过是用了个比喻,来说明短篇小说以小见大性质,而任何比喻严格说都是不确切的。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研究者及一般教科书中,不顾及胡适的全文,偏面地、绝对地沿用“横断面”说,并将之现实化。这种观念,虽指出现代小说打破传统小说只纵述人生故事的模式而具有了片断的横向展示的特点,但毕竟太片面。因为,即使在出色的现代小说中也不乏采取“纵剖面”加以描述的作品,只不过这种纵向剖示是通过几个重点断面的边缀显示出来,而不同于流水帐式按部就班叙述而已。比如莫泊桑的《项链》,契河夫的《宝贝儿》,鲁迅的《祝福》,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等等。如果按照“横断面”说的严格界定,则这些短篇精品便不能归人短篇范围,岂不荒唐!于是出现“纽结”说:“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往往夹缠在一起。其中有大的矛盾,有小的矛盾,有这方面与那方面的矛盾,也有内部与外部的矛盾,然而仔细加以观察,也往往自成为一个组结。而这个组结,也就是一个单位或个体。对作者来说,取用那大的纽结,就是一个长篇,取用那个小的纽结,就成为一个短篇。这里并没有什么横断面和整株树干等等的分别存在。”应该说,“纽结”说比较确切地反映了短篇小说的本质内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纽结”,这些“纽结”不受时间空间过于机械的限制,而是从“质”上体现生活现象的各个单元。所有这些单元,既含生活流程的横向断面,又不能脱开纵向纠缠。因此,一个“小组结”就较全面、确切地说明了短篇小说的内涵本质。比如何士光的《乡场上》,反映的是外界社会压力与自我内心抗争的一个人生小组结,它以横断面(乡场上小纠纷)为主,同时又穿插着纵向的时代历史变迁、人事因果牵制。在这个组结中,纵横两方面展现恰到好处、缺一不可。再如高晓声的《李顺大的造屋》,以主人公造屋经历中的奋斗与挫折为纽结,以纵向剖示为主,但又辅以几个横断面的横绘。在这一组结中,纵横两方面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现代短篇小说就其内容侧重来说,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情节小说。

情节小说侧重于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及趣味性表现。作者既要用细针密线穿缀情节,使读者获得清晰的时间、空间感,又要注意将必然性放在偶然性中显示,使读者人乎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进而产生一种引人人胜的魅力。情节小说要求故事的首尾衔接照应,情节的节奏与密度的控制,矛盾冲突过程的悬念设置,巧合。误会的运用等。以中国新时期小说为例,如《寻访画儿韩》、《白牙》、《没有星光的夜》、《剩下的都属于你》等,从内容侧重上看,就都属于情节小说之列。

2、性格小说。

指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主的小说。

由于人物形象是这类小说的表现中心,因此其它两要素要完全服从于人物塑造的需要:情节不能以生动曲折的故事独立出现,而必须作为人物性格的历史来演进发展;背景环境必须紧紧配合人物活动,成为人物性格的表演舞台。

在写法上,社会生活的纵向叙说不再是作者的致力所在,而重心一般移在了横向的展开上以此来增加人物具体活动的清晰性。复杂性与深刻性。

在人物形象体现方面,除了写人物做什么、怎么做之外,一般还真实确切地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进而从外在行动与内心情态双方面刻画人物,甚至集中笔墨深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传统小说中不曾有过但更能发挥小说特长的心理人物。这类小说名篇特多,如梅里美的《玛特渥·法尔高纳》,屠格涅夫的《本木》,杰克·伦敦的《在甲板的天篷下》,契河夫的《胖子和瘦子》,莫泊桑的《米隆老爹》,以及中国当代作品如《陈美生上城》,《辘轳把儿胡同九号》等等。

3、氛围小说。

以特定氛围的艺术意境感染读者。这类小说中,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心理情绪型。这类小说不在于刻画人物性格,而只是展示一种“情境”,一种“心态”。它们不是通过故事情节或人物行动,而是通过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意识、情绪的活动来发挥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去“感受”作品氛围,去“体验”生活对心灵的触动。比如西方意识流小说及中国当代一些意识流型作品,均属这种。

第二,外景意境型。这类作品表面没有作者或作品人物的主观介人,只“客观”地描画出某种社会场面、自然景观或人物行止。由于其间氤氲着特定的艺术氛围,故使人读后产生一种悟性与美感。比如鲁迅的《示众》,何立伟的《白色鸟》等作品,就是此类优秀篇章。

第三,内外融合型。将客观环境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物我相融的艺术氛围。这类作品如万之的《网中的夕阳》,何士光的《喜悦》,杨咏鸣的《甜的铁,腥的铁》等。

4、抽象小说。

抽象小说是指其艺术体现而言。若按其内质而论,可称“哲理小说”或“象征小说”。

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现实社会生活的内涵抽象化,通过象征符号式文学形象进行哲理演绎,进而表达某种既定观念、思想或情感。这类小说大多提出并探讨带哲理性的问题,常在较大时空范围内,对现实社会与人生作整体的思考。因此,抽象小说的人物并不是个人、个性的体现,常常是“人”、“人类”、“生命”、“自我”。“欲望”或某种社会势力的抽象代表。情节也带有象征性,是现实生活与社会矛盾的抽象演绎。其内中环境也大都笼统、抽象,不是现实环境的确指。西方现代派的某些篇章,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恰佩克的《万能机器人》等,都属这类小说。中国现代作品中,如鲁迅的《过客》(一般人将它视为散文,因编在《野草》内,而从文学机制而论,则是小说),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甘铁生的《灰蛾和白蛾》,蔡康的《空屋》等,亦可归人抽象小说之列。

以上四类小说,同时并列于中国当代文坛中,各有优秀篇章,纷呈斑谰色彩,为丰富、繁荣小说创作均做出各自贡献。

有评论者提出一种论调,似乎小说创作分为几档,由低向高:情节小说枣性格小说枣氛围小说(或称心理小说)。而且断言,情节小说以至性格小说终将衰落、消亡,而为心理型“内向化”小说所取代。这未免偏颇而幼稚了。主要原因是他们根本不尊重当代小说的创作实际与广大的各阶层读者的丰富多端的审美情趣。无论如何,百花齐放、多元竞争是小说天地不可否认的现实。

二、小说的发现

就短篇小说而论,“发现”比“表现”更重要。能不能“发现”小说,是衡量短篇小说作者艺术才具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如何才能发现?下面,我们分四步来谈。

第一步,生活基础:积累与感受。

要能“发现”小说,就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先要能感受生活,对生活有确切的、独到的把握,才可能从中提炼出、“真金”来。

对于什么是生活基础?怎样才算“有生活”?有人从宽度上理解,认为小说作者应该到尽可能广泛的生活领域中去增加见识、扩充视野,于是便有“深人工农兵,深入三大革命斗争实践”的号召。有人从深度上理解,认为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深人到所处生活的具体内容中,便能写出别有新意、发人深省的作品,于是便有“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口生活的深井”之说。我们以为恰当的提法应是:深人确切地感受、认识尽可能多的生活方面,进而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理解。西班牙作家德利维斯谈道:“观察人物的本质,在作品中抓住人物的本质,这是小说家的任务。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或者纽约,对小说家来说不会减去什么,也不会增加什么,经验的取得不在于住地人口的密度,而在于睁着眼睛观察生活。……世界性产生于对世界的一块地方,哪怕是一块小地方,进行尖锐、深刻的观察,并通过它反映出整个世界、整个生活的面貌。……小说家最崇高的任务是写好他有幸在那里生活的那块地方。”即是说,感受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是主要的。当然,这不是反对作家拓宽视野。德利维斯同时就谈到他“周游世界”的作用时认为,在走过了欧洲、非洲和美洲之后的最大收获是:重新发现了他的故乡,也是他小说所应深人表现的卡斯提亚!

对于小说的作者来说,生活的积累与感受不可或缺,但感受更为重要。用笔记本去搜集、记录各种素材,自然不无坏处,但若不用心灵去真正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则无论记录多少材料也往往没有用途:因为那只是你听来的材料,而不是你感受到的生活。阿·托尔斯泰曾说:“札记本,这是胡扯。只需记很少的东西。与其把生活记在小本子上,不如去参与生活!我提出的这一点作为对‘观察’的补充。”

第二步,触发点契机

积累了大量的、深厚的生活感受后,在此基础上,便容易产生创作冲动:因某种触发点的碰撞引起灵感,形成写作的契机。写作契机出现于生活感受与艺术想象的结合之中。

只要具备一定生活积累与一定的艺术素质,触发点随处可以产生。王蒙说:“它可能是一个故事的梗概,它可能只是一个画面,它可能只是一段抒情独白或者是一句警语,它甚至只是一段风景描写或一个物的肖象……。”其实,又何止这些?一个闪念,一段梦幻,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乃至一阵凉风、一场细雨、一棵老树、一朵落花……均可能成为触发点,引出创作契机。

触发点引起强烈的创作冲动,使作者无暇它顾,伏案挥毫、纵情纸笔,似乎不由自主地,一篇小说便“神奇”地产生了。而且,有时竟可出现连作者也惊异不止的优秀篇章枣这确不乏见。但更多情况则是:乘兴涂出后,静心重读时,往往大失所望。如刘趣所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因此,出现触发点,产生了契机,还不能说已经“发现”了小说。它不过提供了开始写作的一个“机遇”而已。必须进人小说发现过程的下一步。

第三步,构思意向。

构思意向指灵感经触发之后,对小说未来内容所作的定向想象与联想。

构思意向可有下列两种类型:艺术感知型;观念演绎型。

艺术感知型中,常见的方式有:

联觉式。作者通过外界或内心某一现象的触动,引出与之有关联的别一现象或事物;再作第二重乃至第三、第四重的联党想象,进而形成一定范围的联想图景。这种方式,作者并无事先的材料准备,而完全凭藉当时的形象思维,比如因环境的某种特殊性,使作者想到某种曾熟悉的气氛;又因这气氛联及某些有关人、事,又因这些人、事,想到有关人生片断……

生发式。作者因某种客观场景。人事,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或奇特内涵,为深人探求,于是以这客观场景、人事为中心,生发开去,将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内容,纵横交错地调动,挖掘出来,进而确定某种写作意向。

引爆式。作者心中蕴含着某种既定情感,压抑胸中无由表达,而突然因外界触发,找到了适当的凭藉物或发泄口,于是,含情乘势,借题发挥。这外界触发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可以是场景,也可以是某种情境……将这外在触发物因内心情感的渗透、充实或引领,升华为艺术之噗,以供进一步定向开凿。

观念演绎型构思意向是指作者头脑中预先有某种观念、某种思维,当找到某个契机时,即将这种观念、思维,充实进具体的生活真实内容中去,并通过确切、自然的生活进程,将这种观念逐步地体现或演绎出来。只要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并在形象思维的参与下自然、艺术地展现,则观念演绎型构思意向是不该、也不能否定的。

如鲁迅写《阿Q正传》,便是在心中早就蕴积着一种对当时“国民性”的批判性观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想通过小说反映出来,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即是:“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第一件难事。”直到后来因某一“机遇”,才将这既定观念通过“阿Q”这一形象体现出来。即使小说发表之后,鲁迅还没有把握是否已把这既定观念充分表现出来了:“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我们能说《阿Q正传》不是优秀篇章么?

至于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小说,如卡夫卡、格里耶、马尔克斯的一些短篇,更明显地是通过抽象的艺术品格对观念进行演绎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们的价值。

作为构思意向类型、方式,本无高下优劣之分。只一点要注意:对于缺乏艺术修养的作者来说,使用观念演绎型构思方式确易产生图解概念式的作品。

第四步,结构核。

结构核是小说结构的生发点、核心,是思想和形象初步结合的意象实体。

作者经过想象、联想之后,最初的创作冲动已与具体、丰富的生活形象结合了起来,朝着小说创作的具体实现又迈进了一步。在其头脑中,已经蕴积、活跃着与创作意图有关的广阔的生活画面、人间景象或心理意象。它表明作者关于生活、社会与人生的某种思索与探求得到了初步的定向意念,并同时找到一个形象表达的对象群体。

但到此,尚不可急于下笔,仓促成文。因为,此时作者心境中的一切(包括意念与形象群)虽有初步囊括,却还很不清晰,很不完整,尚缺乏有机的把握,有时还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状态,仍具有很大的可变性。

于是,下一步工作就是在构思意向基础上,对产生。想象出来的意念及物象群体作进一步的辩析、选择,稳定、定型,即对小说的主体矛盾,小说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小说意旨取向及深度,应有基本设想。

到这里,结构核出现,小说才真正被“发现”了。

结构核不是抽象的主题思想,也不是一般的题材,而是蕴藏着巨大主题思想能量并对题材中所有内容具有高度吸引力和粘合力的主要事实,是将思想和形象初步结合的最富于启示力与表现力的意象实体。因此,过于强调构思中感觉以至直觉成分,完全排除理性;或过于强调观念,全不考虑形象及形象的真实性、自然性,均不可能形成好的构思,当然也就难以发现好的小说。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欧茨也说:“我认为,形象和观念,这两者以某种奇怪的方式一起逐步形成,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两全其美的结构来。”

例如,鲁迅的《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但仅凭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还无法结构作品。实际上,《药》的结构核是“革命者的血被愚昧的群众当药吃掉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显然,在这个事实中,正蕴藏着主题思想的巨大能量。

一般而言,短篇小说的结构核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单纯的事实(外在事实或内心事实)。即一个集中的矛盾冲突。如陆文夫的《围墙》,其结构核是:面对亟待重修的围墙,建筑设计所的几派专家各持己见,长时间扯皮;一旦围墙被别人修好并受到表扬时,他们又一个个争相表功,当事后诸葛亮。何士光的《种包谷的老人》的结构核则是:一个垂暮之年幸逢盛世的老农,本来享受“五保”,衣食不愁,偏拣一块半荒的山坡地种包谷,为的是在去世前了却一桩心愿:用自己的汗水给困难时期出嫁的闺女补办一份嫁妆。

关于小说的分类有哪些

1、按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2、按作品类别分:武侠、言情、推理、悬疑、科幻、玄幻、穿越、YY等。

3、按写作语言:纯文学小说、通俗小说

4、按作品内容:现实小说、超现实小说

5、按写作风格:传统小说、网络小说

6、按文字语言:古白话、当代古白话、文言文、白话、地方语言

7、按艺术形式:文艺小说、类型小说

关于小说有哪些常识?

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指的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小的作用。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特点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的。“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最能体现小说特点的东西。

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抒情诗、抒情散文无需人物、情节和环境;叙事诗、叙事散文和戏剧文学尽管具备这三要素,但不易构成完整的“世界”,也许小说才称得上一个“世界”,因为它容量大,能够比上述文学样式更多方面,更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和命运变化,能够更为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加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

(1)强调表达的手法。小说经常运用排比、拟人等写作手法,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及景色,为了加强故事性,刺激读者的想象力,也会使用推理侦探和科幻小说的悬疑性。

(2)内容比较接近现实。题材内容环绕成长的坎坷、见闻、喜悦、苦恼、困惑和得失等,作者以不同的悲喜表现手法,把一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3)展示人性光明和阴暗面。作者不但呈现人性的矛盾、问题等阴暗面,又会展现人性的积极、美好的光明面,使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自然领悟个中道理。

小说的分类

小说分类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俄罗斯文艺学家弗·雅·普洛普认为:“事实上不存在精确的类型划分,它常常只是一个虚构的东西。”有人说社会生活有多丰富,小说的分类就有多丰富。从古至今,人们只是按照表现社会生活的向度,给小说做了一个抽象的划分。比如,我们把转述历史记忆实有故事的特定小说称为“历史小说”,而那些表现历史世界可能有但不见记载、或根本不存在的故事的小说则称为“时代小说”或其他。同样,那些具体表现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题材的小说,也不必然地就是小说类型。在理论演绎上,小说类型的确无穷无尽。

小说的分类也在不停地变化,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时代精神的转换,新的小说类型总是在不断涌现。过去不存在的小说类型,现在有可能称为主流。如,表现幻想生活的小说,我们过去只有“神魔小说”,现在则有了“科幻小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游小说”又称为表现幻想小说的生力军。同样,现在不存在的小说类型,将来未必不存在。因此,我们对小说类型的逻辑分类,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和鉴别一些小说的大概类型。由于现有的小说研究在理论演绎上的滞后,导致我们对一些新小说类型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和理论准备,频频出现失语或者认识混乱的现象。

小说分类的确是困难的,比方说,一部小说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进不同的类型,或者一部分小说本身就是混类、跨类现象,但是,无论分类对象多么复杂,只要坚持科学的分类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分类方法,都是可以被解释和说明的。我们习惯上按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按语言类型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按写作形式分为章回小说、笔记小说等,笔记小说又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玄幻小说及历史小说等等。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些为大家所熟知的几种小说类型。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是一种篇幅长、容量大的小说体裁,字数一般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之间,通常取材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长的历史过程。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誉为“时代的百科全书”。

相对于中、短篇小说而言,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于:①能够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叙述复杂的事件,描绘众多的人物及其性格;②能够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在交错的情节线索中表现其变化和成长;③能够通过微观的刻画和宏观的展示,描写与众多的人物和交错的情节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由于思想内容丰富,结构层次复杂,长篇小说常常分为许多章节,或若干部、卷、集等。它易于揭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面貌,反映显著的时代本质特征,因而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中篇小说

中篇小说的篇幅和容量介于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之间,字数一般在三四万到十几万之间,通常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生活过程。中篇小说的容量虽不及长篇小说,但同短篇小说相比,仍有较丰富的情节、较复杂的事件和较多的人物,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内容。由于它比长篇小说内容集中,比短篇小说情节丰富,并且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而深受现代读者的欢迎。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的小说体裁,字数一般在几千字到三四万字之间,通常取材于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一事件和生活片断。作品中的人物较少,关系也较简单,一般不作多侧面描写,只表现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事件集中,情节比较简单,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迅速发展和解决;环境描写犹如速写。短篇小说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某个侧面,比较集中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意义,使读者以小见大,回味无穷。

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小、情节简单、对人物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这类作品或抓取社会生活中的一鳞半爪,或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加以点化、生发,巧妙构思,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微型小说不追求完整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而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结构画龙点睛般地烘托形象,使人们在简短的欣赏之中受到某种启迪。它的表现手法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或勾勒人物,或简述事件,或抒写情感,或托物言志,在精巧的行文中给人以艺术回味。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宋元长篇话本、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讲史”主要是讲述历史上的战争故事,由于这类内容篇幅很长,说话人不可能把每段历史故事从头到尾地在一两次内讲完,就必须分若干次讲解,每讲一次,就叫做“一回”,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的本意。它的“回目”起源是,说话人在每次说讲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以此将两个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上下衔接。经过元末明初的发展,到了明代中叶,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章回小说除具有一般长篇小说的特点之外,它本身的特点是:每章都有回目,每个回目由上下两联组成,互相对偶,字数相同,回目具有提示作用;每回的开头常有诗词,前面一段内容常和上一回相连,结尾常在故事最吸引人、情节正处在高潮阶段时,用“且听下回分解”结束;在叙述故事时有一些程式化的语言,如“话说”、“却说”、“且说”等。

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形式。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因此笔记小说的优势十分明显。而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是十分浓郁的。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搜神记》、《世说新语》等,是优秀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到了后来,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又将笔记小说推向了相当的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具平民化的色彩,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的特色,其中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逸事。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小说

人们把那种记述神灵鬼怪或写神、鬼、人混杂等奇异故事的小说通称为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志怪小说的形成与宗教迷信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社会上形成侈谈鬼神的风气,人们常把自己的反抗心理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通过奇异的幻想,借助神仙、鬼怪表现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志怪小说。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是以控诉和揭露统治者罪行为主的作品,如《冤魂志》中的《弘氏》,《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等;②是以反映劳动人民忠贞爱情为主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父喻》、《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等;③是写一些怕鬼和不怕鬼的故事,如《搜神记》的《宋定伯捉鬼》、《太平广记》中的《赵泰》等。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但现存很少,仅有30余种,其中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还有托为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十洲记》,郭宪的《洞冥记》等。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是宋、元民间文学的代表。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形式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兴废争战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豪杰或灵怪、风流之事。现存的宋元的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逸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宋元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的,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

在人物塑造上,宋元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平民化的标志。另外,宋元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地进行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但在重要的史实方面不能杜撰、篡改和违背;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也能用虚构的人物同历史人物相混合,还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但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描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如:我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姚雪垠的《李自成》等。

武侠小说

一般认为,武侠小说是我国传说小说的一种,也叫做侠义公案小说,在我国唐代的传奇作品中已具雏形,到清代已逐渐成为章回体长篇小说,并趋向定型,清代后期较为盛行。这类作品带有破案情节,以写侠客、义士协助清官除暴为主要内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及其人情世态,把人民群众反抗统治者压迫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客”、“义士”身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地区出现不少新武侠小说,香港作家金庸写的《鹿鼎记》、《笑傲江湖》,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为其代表。

侦探小说

这是一种主要以描写刑事案件的发生和侦破过程为主的小说。它的特点是,大多以司法机关(或协助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侦察活动为中心,表现主人公机智、多谋、勇敢和富有冒险的无畏精神;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惊险,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所选素材多以凶杀、偷盗、抢劫、奸淫为内容。侦探小说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美国家,后发展为一种流传很广的通俗性小说。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可能要算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国20世纪初也出现了一些模仿之作,如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等。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作品,有人也称其为“法制文学”。

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指的是以讲述男女相爱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恋爱的心理、状态等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言情小说是一种最接近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通俗性,小说的语言风格更趋生活化、大众化,并无太多华丽辞藻的修饰。

优秀的言情小说如:琼瑶的《梅花三弄》、《一帘幽梦》;亦舒的《阿修罗》、《天若有情》;席娟的《珠玉在侧》、《抢来的新娘》等等。

科幻小说

一般将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某些科学预见所创造的某种奇迹的小说称为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要求把科学和文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科学知识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起到展望科学的美好前景、启迪人们探索求知的作用。科幻小说的特点是:首先要具有科学性,作品中编织的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其次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就是说,应该是人类科学实践目前还未达到的领域;最后是要有文艺性,既要具有小说作品的一般特征,也要具有小说的“三要素”。英国的《隐身人》、苏联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水陆两栖人》,以及中国童恩正的《古峡迷雾》等都是优秀的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通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拘束,可任凭作者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发挥。玄幻小说与科幻、奇幻、武侠等幻想性质浓厚的类型小说关系密切。

一般认为,玄幻小说一词为香港作家黄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础上的幻想小说”。

玄幻小说的定义,至今仍有不少争议。科幻小说家叶永烈说过,科幻小说、魔幻小说、玄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三大种类。这种分类方法目前得到较多的承认,所谓幻想小说是一种建立在假想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三者的区别在于:科幻小说注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说是建立在神话基础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龙枪》等为代表;玄幻小说最近才在中国内地兴起热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比魔幻小说更自由,不受科学依据的束缚,有更多空间可以发挥。

如玄幻小说作家龙人的代表作《乱世猎人》、《封神天子》、《灭秦记》、《洪荒天子》等。

欧莱雅日霜(欧莱雅日霜怎么样) 餐厅吊灯高度(餐厅吊灯高度怎么调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