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坡(贾兰坡的故事)

2024-04-02 08:37:33次浏览条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 1、贾兰坡是个怎样的人?
  • 2、贾兰坡是个怎样的人
  • 3、贾兰坡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什么?
  • 4、贾兰坡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 5、贾兰坡的作品有哪些?
  • 6、贾兰坡的生平简介

贾兰坡是个怎样的人?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著。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贾兰坡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除发现大量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外,1936年11月又连续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动了国际学术界。1949年后,他又多次主持周口店的发掘。1984年贾兰坡与他的学生、考古学家黄慰文合写的《周口店发掘记》一书,对周口店的发掘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对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本书已译成日文和英文。他对华北旧石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所提出的华北地区古文化年代表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理论基础。贾兰坡十分热爱中国旧石器的研究工作。1956年,他就在《考古通讯》上发表“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1957年又发表“试述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他已经把注意力放在有关理论研究上,而不是单纯对石器本身的描述。中国学术界20世纪50年代末展开“北京人”是否使用过骨器的争论,贾兰坡支持法国旧石器考古学家(Breuil)的意见,认为“北京人”使用过骨器。他于1960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一文以及1964年出版的《中国猿人及其文化》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贾兰坡把周口店“北京人”制造的骨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角工具,第二类是盛水工具,第三类是肢骨做成的尖状器和刀状器。关于骨器的观点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重视。

20世纪50—70年代,贾兰坡对中国旧石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尤以对山西旧石器的研究最为出色。1958年,他与裴文中一起研究了山西丁村发现的旧石器,指出丁村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初文化的新发现。他在1962年与人合作的《河》中,指出河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并指出丁村文化是由河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1972年贾兰坡与盖培、尤玉柱发表“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从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方面作了全面研究,指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即“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提出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后,又提出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的论点。国内外同行对这些观点给予了极大关注。

贾兰坡在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贡献。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一文,并提出在中国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泥河湾地层,才是人类最早的生存地。指出“北京人”在体质特征和石器制作上有了许多进步性质,又具有使用和管理火的能力,因而不代表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人们对中国远古文化的认识还是很晚的。在20世纪以前没有发现过确切的石器时代遗址,直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还不相信中国有旧石器时代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现旧石器之后,特别是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接着又发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迹之后,才使这种局面改观。但由于受旧观念的束傅,有的学者又提出中国没有比“北京人”再早的文化了。贾兰坡与王健的论文无疑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因此在学术界引起一场持续一年多的争论。他们这一科学论断为后来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牙齿化石和蓝田人头盖骨的发现所证实

贾兰坡是个怎样的人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著。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贾兰坡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除发现大量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外,1936年11月又连续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动了国际学术界。1949年后,他又多次主持周口店的发掘。1984年贾兰坡与他的学生、考古学家黄慰文合写的《周口店发掘记》一书,对周口店的发掘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对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本书已译成日文和英文。他对华北旧石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所提出的华北地区古文化年代表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理论基础。贾兰坡十分热爱中国旧石器的研究工作。1956年,他就在《考古通讯》上发表“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1957年又发表“试述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他已经把注意力放在有关理论研究上,而不是单纯对石器本身的描述。中国学术界20世纪50年代末展开“北京人”是否使用过骨器的争论,贾兰坡支持法国旧石器考古学家(Breuil)的意见,认为“北京人”使用过骨器。他于1960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一文以及1964年出版的《中国猿人及其文化》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贾兰坡把周口店“北京人”制造的骨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角工具,第二类是盛水工具,第三类是肢骨做成的尖状器和刀状器。关于骨器的观点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重视。

20世纪50—70年代,贾兰坡对中国旧石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尤以对山西旧石器的研究最为出色。1958年,他与裴文中一起研究了山西丁村发现的旧石器,指出丁村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初文化的新发现。他在1962年与人合作的《河》中,指出河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并指出丁村文化是由河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1972年贾兰坡与盖培、尤玉柱发表“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从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方面作了全面研究,指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即“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提出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后,又提出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的论点。国内外同行对这些观点给予了极大关注。

贾兰坡在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贡献。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一文,并提出在中国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泥河湾地层,才是人类最早的生存地。指出“北京人”在体质特征和石器制作上有了许多进步性质,又具有使用和管理火的能力,因而不代表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人们对中国远古文化的认识还是很晚的。在20世纪以前没有发现过确切的石器时代遗址,直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还不相信中国有旧石器时代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现旧石器之后,特别是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接着又发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迹之后,才使这种局面改观。但由于受旧观念的束傅,有的学者又提出中国没有比“北京人”再早的文化了。贾兰坡与王健的论文无疑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因此在学术界引起一场持续一年多的争论。他们这一科学论断为后来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牙齿化石和蓝田人头盖骨的发现所证实

贾兰坡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什么?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的一本有关人类起源探索的著作。

书中贾兰坡先生剪短的叙述了他的求学之路,他在人生看不到前路的时候埋头苦学,一年多的刻苦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生代研究室的练习生。

本书中可以看到为了保存所发现化石的完整性,他们每一次的挖掘工作都十分的细致入微,为了探寻真理,就连挖到黄豆大的一块骨头都会让人狂喜不已。

任何一项研究所付出的都是万倍的艰辛,一点一点地向地下挖掘,为了不破坏化石所付出的小心翼翼,多少人的努力和汗水换来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出现,这一发现震惊世界。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中的经典句段:

1、北京人化石是国宝,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2、寻找北京人,它还会是一次我们人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觉悟的过程,因为我们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这些化石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人类的良知,寻找我们对科学、进步和全人类和平的信念。

3、对待科学的态度,我认为人的头脑要围着事实转,不能让事实围着自己的头脑转。对的就要坚持,不管你面对的是国外的权威,还是中国的权威。错了就要坚决改,不改则会误人、误己。

4、科学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争来争去,没有证据也是枉然。

5、在人类起源整个过程中,人们最初对于直立人的全面认识,主要来自北京人的发现及对其文化的研究。

贾兰坡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贾兰坡工作中刻苦钻研,勤奋自学,不耻下问,为获取科学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废寝忘食。

贾兰坡的作品有哪些?

贾兰坡的作品有《人体骨骼学纲要》、《从猿脑发展到现代人脑》、《中国猿人》、《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等。

1956年,在《考古通讯》上发表《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

1957年,发表《试述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

1960年,发表《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

1962年,与人合作的《河》中,指出河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并指出丁村文化是由河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

1964年,出版《中国猿人及其文化》。

贾兰坡主要成就

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31年春,参加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主办的周口店发掘工作。1935年,他被提为技佐,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表现优异。1936年11月,他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技士。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该所新生代室副主任、标本室主任及周口店工作站站长。

1956年任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贾兰坡对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和考古工作,做出了出色的贡献。2001年7月8日病逝于北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贾兰坡

贾兰坡的生平简介

1908年11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乡邢家坞村。原祖籍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31年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参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先后任练习生、练习员、技佐。1937年任调查员,1945年改称技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35年他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优异,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之后,他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他兼任过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标本室主任和周口店工作站站长等职,同时,还是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及冰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79年,贾兰坡与卫奇等研究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石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人”文化与峙峪文化的过渡桥梁,并对世界范围内细石器的两大传统以及细石器起源和分布等理论性问题作了探讨。1978年贾兰坡对细石器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发表了“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与分布”,把中国的细石器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受到美国考古学者的支持。美国学者认为它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7月8日贾兰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03年11月25日贾兰坡生平事迹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展。开幕式上,贾兰坡的儿子贾彧彰致辞缅怀了自己深爱的父亲。贾兰坡的半身铜像在揭去红色帷幕后,和“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先生、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键的塑像并排展示在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大厅。

菠萝要用盐水泡吗(菠萝炒饭的菠萝要用盐水泡吗) 血檀有没有收藏价值(血檀值钱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