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众人之所恶(处众人之所恶,强调水的什么品德?)

2024-04-02 08:35:28次浏览条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 1、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意思?
  • 2、处众人之所恶是什么意思
  • 3、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怎么翻译
  •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善乎,这句话什么意思?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按近于“道”。

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扩展资料: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德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样:

一是柔;

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

三是滋润万物丽不与之争。

具备理想人格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之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而不会与他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处众人之所恶是什么意思

“处众人之所恶”意思是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出自先秦先秦诸子的《诸子喻山水》。

原文选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怎么翻译

众所周知,水是往低处流的,它总是流向低洼、众人所“恶”之地,看似低下平庸,然而正是这样,它才可以包容一切。“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谦虚为下、行众人不愿去效行的事的意思,“故几于道”就是接近“道”了,这个“道”就是真理的意思。

出自《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扩展资料

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善乎,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原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过来就是:最高等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空间,静静地处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低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句话是说,人应该向水学习,以博大的胸襟滋润世间万物,但是不要争强好胜,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韬光养晦,懂得退让.

姜姓的来源(姜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包含matter什么意思的词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