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月(八月十五云遮月歇后语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 1、八月十五云遮月,…?
- 2、八月十五云遮月下一句是什么
- 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
八月十五云遮月,…?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
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扩展资料:
秋天的天气通常是干燥和晴朗的。秋天大部分时间天空没有云。到8月15日,大部分地区都种上了小麦。如果有云遮月的天气,就意味着持续降雨,这也是小麦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如果正月十五下雪,也预示着丰收。这两种环境的结合似乎有一些共同点,这意味着一个好收成。
二是古代农业生产需要特别注意天气。之所以有各种与天气有关的俗语,主要是因为对丰收的期待。正是因为天气总是变化,但有些变化可以证明与丰收有关。即使这种逻辑本身没有意义,人们也愿意接受概括的规则。
八月十五云遮月下一句是什么
“八月十五云遮月”的下一句是: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三大灯节之一。因为中秋节恰值三秋之半,因而得名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正月十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我国三大灯节之首,是最重要的赏花灯之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有着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天气俗语:
1、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4、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5、咸物返潮天将雨。
6、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7、夜星繁,大晴天。
8、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9、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12、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3、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1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15、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16、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17、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18、蟋摔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19、东虹日头西虹雨。
20、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
从我小时候起,村里的老人就说,“8月15日云遮月,正月15日雪灯”,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8月15日是我们的中秋节,在我们这边的中秋节有一句名言,那就是15月16圆,中秋节是古人赏月,但15月不是最大最圆的,最圆的时候是16月。第二天是元宵节,在四川过年的时候会有挂灯笼的样子,欣欣向荣的灯笼代表着今年的家庭团圆和兴旺,这是一个很好的意思。
这两个关于这个季节的说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村的老一辈总是根据天气来预测来年的节气变化。如果8月15日多云或月亮被遮住,明年元宵节的天气不会很好,可能会下雪。换言之,如果8月15日天气下雨,则次年正月十五将有雪。这个成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假日天气之间的回声关系。
正月下雪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因为正月十五,冬小麦开始变绿,需要水。人们通过8月15日的月亮预测来年15日的降雪,判断是否丰收,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原因是天气之间有节奏的关系。节奏是指某一种天气的发生,对应于未来对应天气的天数。这种节律的长度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到240天不等。“8月15日和正月15日之间的差异是农历正好150天的节奏。历史数据证实,每当中秋节多云或多雨时,次年正月15号就会多云或下雪。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是两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一个是中秋节,在秋天赏月,另一个是元宵节,在春天赏灯。这两个节日相互对应,相互呼应。通过8月15日的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天气预报,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