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最早是谁提出的)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 2、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 3、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 4、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 5、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定义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一、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92年拦颂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春洞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二、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扒衡枯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
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庆旦汪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誉仔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1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迟并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社会的标准: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小康社会的标准:
1、国力大幅增强,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2、人民生活更殷实,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3、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物联网广泛应用;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治霾取得明显进展;
5、城乡区域差距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45%;
6、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铁里程达3万公里;
7、发展新体制逐步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扩展资料
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
如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经过了多年的探索。
早在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到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发展目标。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岩慎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颂枣液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野物实。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报告还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
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在"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中尘念芹的“全面”主要包括:覆盖的领域要全高数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派毕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定义
1. 什么是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除理论上的阐述外,应该达到那些条件?
1.收入分配 (1)水平:人均纯收入 (2)差异:基尼系数 2.物质生活 (3)消费:恩格尔系数 (4)营养: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5)衣着:人均衣着支出 (6)住房: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例 3.精神生活 (7)文娱:电视机普及率 (8)服务: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重 4.人口素质 (9)健康:平均预期寿命 (10)知识:受教育年限 5.生活环境 (11)饮水:农村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12)用电:农村用电户比重 (13)交通: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14)差裤通讯: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6.保障安全 (15)保障:农村享受五保人口比重 (16)安全:农村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件数。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让庆裤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小康社会的内涵: 1、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2、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3、小康社会是一个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也不断完善的过程。
*** 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 4、小康社会在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上将不断完善、定型。
5、小康社会还是一个科学和教育投入有较多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有大变化的发展阶段,还是一个在继续发展沿海地区的同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好内地的发展问题的阶段。 扩展资料: 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小康社会从“进入”到“建设”和“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
中国 ***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表明我们党对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也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国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
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
按照联合国粮农坦简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
什么是小康社会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鉴此,我们建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在经济主题方面,有4项指标;在社会主题方面,有7项指标;在环境主题方面,有3项指标;在制度主题方面,有2项指标。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9.7%。考虑到增长条件的变化,未来20年,GDP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长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设定为25000元。
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1980-2000年,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0.94个百分点。
如果未来20年劳动力仍以这一速度向非农转移,那么,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应达到70%左右。但是,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对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似乎不能做如此乐观的预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速度较快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大致为1982-1988年)。这个时期,广大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比较低的乡镇企业中就业。
第二个时期是 *** 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致为1992-1996年)。这个时期,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空前繁荣,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从事各种低技术的劳动。
1998年之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的水平上。这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转移的拉动没有结构偏向性,或者说,非农产业就业的增长不快于农业就业的增长。
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增长较前一阶段有所放慢;第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导致对于低技术劳动需求增长的减缓。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如果这种增长方式不改变,那么,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将面临极大困难。
当然,应该注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
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1890年,美国的人均GDP3396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7%。
1870年,英国的人均GDP3263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7.2%。 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状态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建议用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目标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根据国际经验,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将到3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
——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保证最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为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除了有反映全体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外,还应有反映最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关注最低收入1/5人口的生活状况,是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社会公平状态的做法。
鉴此,本指标体系选择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反映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性的重要指标。2002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50%以下(为46.0%)。
我们认为,到2020年时,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至少应降。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