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是什么官职(相国指的是什么官职)
相国指的是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官职。 《荀子·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时孙叔敖任楚令尹。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高...,以下是对"相国是什么官职"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相国指的是什么官职
- 2、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 3、古代相国是什么
- 4、中丞,相国,丞相哪个官大
相国指的是什么官职
相国指的是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官职。
《荀子·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时孙叔敖任楚令尹。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高帝刘邦名讳改相国)。居宰辅之位,为百官之长,与丞相略同而位稍尊。秦朝唯置丞相。西汉承秦制置丞相为国务长官。
相国的网络解释
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国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国职务。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国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
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
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通常相国也会称为宰相,但是两者最大区别在于使用朝代不同。唐朝前多以相国为称,唐朝以后使用宰相称呼居多。
1、相国,官名。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
2、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
宰相的职位简介:
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
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其中,“三公”中的御史大夫又是宰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古代相国是什么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萧何担任,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一度担任相国。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后来慢慢地变成只有“丞相”一职。
中丞,相国,丞相哪个官大
这要看具体的朝代,个人认为是丞相(实际上,丞相、相、相国、宰相常常互用)
中丞,汉后常为御史台最高长官,相当于今天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明清后为巡抚头衔,职位为都察院掌院代替
相国,宋代分东西府和中书,相为国家行政机关最高长官,相当于民国行政院院长
丞相
,秦设丞相,后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朝更甚,丞相能罢黜、羁押朝廷百官,得罪丞相常丢小命。正因为丞相的权利太大,此后历朝皇帝都试图限制相权,此后有了三省六部、内外制、东西府、内阁辅臣制、、上书房值守、军机处值日制。明代罢免了丞相之位,太祖下诏,有敢说设立丞相的杀无赦。可见忌讳相权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