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中山装的四个都是什么意思)
中山装的四个口袋表示“礼、义、廉、耻”。下面介绍一下中山装: 1、简介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以下是对"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中山装的四个都是什么意思
- 2、作为民国时期的法定制服,中山装有何特别的意义
- 3、中山装的盛行时期是什么时候
中山装的四个都是什么意思
中山装的四个口袋表示“礼、义、廉、耻”。下面介绍一下中山装:
1、简介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2、含义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予了新的含义。
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检察权,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作为民国时期的法定制服,中山装有何特别的意义
作为民国时期的法定制服,中山装其实是有政治意义的。当时孙中山因为觉得穿西装太贵,而且也不太舒服,工作的时候不方便,因此就自己设计了中山装。由于当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了,所以说孙中山在设计中山装的时候放了很多的小细节在里面了。
首先中山装的前面是有四个口袋的,而一般的西装只有两个口袋,而中山装的口袋是在胸口的,这四个口袋其实就代表了礼义廉耻,在左边上面的有一个倒着的山字形,这个地方是专门用来插钢笔的地方,所以当时的革命者都会在口袋里面插上一支钢笔,这就代表了当时提倡的是以文治国。
其次衣服的中缝有五颗扣子,这五颗扣子其实就代表了当初孙中山提出来的五权宪法。而在中山装的袖口的位置有三颗扣子,这三颗扣子其实就代表了孙中山提出来的三民主义。所以说中山装上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
另外中山装的后背是使用的一整块布料,没有任何破缝的地方,这也是跟西装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就代表了希望国家可以统一的愿望。而中山装的衣领其实是全封闭式的,所以说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要表达治理国家的时候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
自从孙中山穿了中山装以后,这种装扮就开始流行了,跟西方的西装相比,中山装更具有中国特色,而且穿起来也更加舒适方便,没有西装那样死板。因此逐渐的中山装就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法定的制服了,也有中式西装的说法。而且由于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所以说最后就用了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了。这也算是民国成立以后,当时政党推出的最正式的服装。
中山装的盛行时期是什么时候
中山装在1949年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很流行,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迅速退市。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传统中国服装(唐装)在实用上有缺点。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授意黄隆生参考西装和日本服装设计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即中山装,自辛亥革命起便同西装一道盛行。1912年, 当时的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据《中华文明风俗盛典》载,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曾亲自主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