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既望是哪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什么意思)

2023-12-24 10:16:44次浏览条评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出处:《赤壁赋》【作者】苏轼 【朝代】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以下是对"七月既望是哪一天"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什么意思
  • 2、赤壁赋中写到的时间节令是哪一天
  • 3、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出处:《赤壁赋》【作者】苏轼 【朝代】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话释义: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赤壁赋中写到的时间节令是哪一天

白话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

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赤壁赋》中,原文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白话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农历十六日或农历十七日

望是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每个月不同的别致叫法

1、 一月:正月、邹月、瑞月、孟春。

2、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

3、 三月:桃月、季春。

4、 四月:余月、清和月、槐月、孟夏。

5、 五月:泉月、榴月、蒲月、仲夏。

6、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7、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

8、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

9、九月: 玄月、菊月、季秋。

10、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11、十一月: 辜月、仲冬。

12、十二月: 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赵忠祥个人资料简介(赵忠祥的个人资料)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时间(乘风破浪湖南卫视播出时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