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桐林
孙桐林:成为名校教授的励志故事 一、背景介绍 孙桐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他于197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随后,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留所工作。
二、考博士时的历程 孙桐林在硕士期间的论文获得了国内比较高的评价,这也为他保送清华大学读博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孙桐林在上学期间接触的是理论物理,而清华大学只有实验物理,再加上我国当时物理学界较为封闭,使孙桐林在清华大学的前两年显得有些“文化冲击病”,而且加上自己实验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孙桐林前两年所作实验误差较大,得到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然而,孙桐林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将注意力放在细节和技能方面的提高上。
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最终,孙桐林的实验结果得到了认可,并为他较早进入了实验物理领域。
三、博后与回国工作 199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的孙桐林频频发论文,引起了国内的重视。
1991年,到访美国的陈景润回国后,邀请孙桐林回国工作。
但是,当时国内物质匮乏,大陆物理学界更为保守,孙桐林在回国后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然而,孙桐林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积极地寻求突破。
他在科技领域加强联系,在与美国高能物理界的交流合作中不断淬炼自己,并积极应对国内改革与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他跨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门槛,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学术声誉,并被聘任为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物理实验小组成员。
四、成为知名学者 孙桐林的成就得益于他接受的多样化教育经历。
他在读书期间不拘泥于某一种学科,在不同科目学习中不断跨界学习,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他在学术层面上,不断强化科研培训,综合技能,为自己在各个领域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此外,孙桐林还注重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各种活动为他崭露才华提供了舞台。
他曾担任过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大会特邀报告人等职务,这些职务为他赢得了学界内外的广泛认可。
他在2006-2010年还担任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的发言人,这不仅是学术荣誉,也是跨出国门、代表中国学术水平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五、总结 孙桐林的成功离不开他的锲而不舍精神、良好的素质与技术。
在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物理学者之前,他曾面临过多种形式的挑战和压力,甚至多次面临失败的琐碎,但是他总是压住自己的闹钟,在坚实基础上不断探寻自己的学术之路。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耐心,有恒心,下定决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得到成功。
语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