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疯狂枉少年(人不轻狂枉少年出处)
人不轻狂枉少年,这句话源自明代唐伯虎的《老少年》,原句为: 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白话译文:人因为多愁善感,即使少年也会有一种老人的沧桑;花草无愁,到老都是...,以下是对"人不疯狂枉少年"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人不轻狂枉少年出处
- 2、人不轻狂枉少年下一句是什么
- 3、“人不风流枉少年”出自哪里
人不轻狂枉少年出处
人不轻狂枉少年,这句话源自明代唐伯虎的《老少年》,原句为:
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白话译文:人因为多愁善感,即使少年也会有一种老人的沧桑;花草无愁,到老都是一副青春少年的气息。所以也不要去计较什么年老年少了,只能暂且抛开那些愁烦的事情,把酒吟诗醉卧在花前了,也是人生的一种活法。
所以,后人根据这首诗表达出来的大致意思,引申出“人不轻狂枉少年”一句来,这句话才开始广为流传起来。
人不轻狂枉少年下一句是什么
《老少年》明·唐伯虎原句: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后来这句话就被解读为:人不轻狂枉少年
拓展资料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人不风流枉少年”出自哪里
冯梦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在古语里,风流的意思更接近于有才华而不拘于礼法,并不是一味的放纵或者堕落,与今天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风流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更愿意这样理解这句话,人在年少的时候应该有激情,有豪情,有才华,可以不拘泥于常规,甚至不拘一格,一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必要装得多么深沉,少年老成未必就是一个褒义词,适当的展示自己的性情,适当的享受生活,在人生的波谷忍受它,在人生的波峰享受它,做人不太放纵自己也别太苛求自己就好。
之后,张学良在93岁时写了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未必皆英雄.吾辈虽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加上人不风流枉少年合体版的。。。。彻底歪曲了两句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自古英雄都好色(我好色也无所谓),人在少年的时候不风流风流是不行的”前半句本意是张学良谦虚的话后半句本意是人要在少年时风流放纵,天马行空(并非独指美色上的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