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姓的来源和历史(欧姓的由来)
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出自姒姓。属于欧阳姓简姓。宋朝时,欧姓大约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3%,排在第二百位以后。明朝时,欧姓大约有7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宋元明600年中,欧姓人口...,以下是对"欧姓的来源和历史"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欧姓的来源和历史
- 2、欧姓氏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与欧阳、区有什么区别
- 3、欧姓的由来
- 4、有谁可以告诉我姓欧的来历或历史
欧姓的来源和历史
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出自姒姓。属于欧阳姓简姓。宋朝时,欧姓大约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3%,排在第二百位以后。明朝时,欧姓大约有7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宋元明600年中,欧姓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而且欧氏的人口分布和欧阳氏分布几乎一致。
2400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后人在浙江福建一带,建有宗祠,后人为念欧冶子。堂号:八剑。
可以发现欧氏主要还是欧阳氏由于各种原因省姓而来的,大量欧氏族谱显示多数欧氏源于欧阳氏。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
西汉时,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也是不争之史实。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
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
欧姓分布
欧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粤桂琼、湘渝黔、四川大部、警赣南部、闽台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欧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7.8%,居住了大约80%的欧姓人群。
在鄂赣北部、闽台北部、陕甘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云南北部,欧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0.2%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0.2%,居住了大约9%的欧姓人群。
欧姓氏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与欧阳、区有什么区别
欧姓的起源最初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出现得最早,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
欧姓的演变从夏朝开始,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
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欧”姓与“欧阳”和“区”姓的区别在于后期的姓氏分支,虽属同一起源,但各自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演变。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姒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欧姓的由来
欧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欧冶氏,它与区是出于一个源流。春秋时期的欧冶子(住在欧余山,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大家都认识,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有五把是他锻造的。后来,欧冶子的子孙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故欧氏尊欧冶子为欧姓的始祖。
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近溯到距今2440多年前,传自越王勾践,《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再近溯到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有《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
有谁可以告诉我姓欧的来历或历史
欧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之一出自欧冶氏,与区姓同宗。春秋时,越王有匠人欧冶子,在欧余山(今浙江湖州南升山)一带以铸剑为生,***于远近。后来,他又在冶山(今福建闽侯一带)附近铸剑,被越王勾践聘用,先后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一时名扬远近。之后,又为楚王铸造龙渊、太河、工市三剑,同样锋利无比。从此,他便成为以铸剑***的人物,其子孙后来也继承了他的事业。同时,他们还以欧或欧冶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欧姓人。
欧姓的另一支相传与先秦时期的越国有关。夏朝初年,夏后氏少康分封自己的庶出儿子无余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建越国,作为夏朝的诸侯国之一。春秋时,越国一度为吴国所灭,后因越国王勾践“卧薪尝胆”、艰苦努力10年才得以复国。勾践之后,越国又传袭6代,至其6世孙无疆是被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南,为侯爵,史称欧侯或欧阳亭侯。他的后代中的一些人,后来也以欧为姓。
上述两支欧姓,构成当今天下欧姓人的主体。此外,欧姓还有一些影响较小的来源。如相传越王无疆的后代中有人名摇,为东越王,后镇守东瓯,称东瓯王。他的后代,后来有人姓欧。又如同在当代僳僳、彝等民族中,原有欧扒、欧撇扒、欧其、偶琪等姓氏,后来也都改姓欧。至于怒、水、瑶、苗、侗、土家、白、满、蒙古、壮等民族,则都有直接以欧为姓的人。
历史上,欧姓还在发展中形成了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等郡望,出现了许多***人物。其中如汉名士欧宝、宋永春知县欧庆、元农民领袖欧普祥、明国子博士欧大任、学者欧道江、广西总兵欧信等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代,在分布上,欧姓主要以广东、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人口较多,居住地区也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