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是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臣子魏征时说的话。原文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下是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什么
-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出自哪本书哪页
- 4、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是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臣子魏征时说的话。原文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优缺得失;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不管是照镜子、对照别人,还是对比历史,都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借鉴优缺点、借鉴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会消亡,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却是有迹可循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
魏征的介绍
魏征是唐朝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徵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魏徵自少孤苦贫寒,虽穷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尤其属意于纵横之说。魏徵备经丧乱,仕途坎坷,阅历丰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为人耿直不阿,遇事无所屈挠。
以上内容参考:业百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什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体现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运用,是以史为鉴、 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人正确理解 和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思考。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人思考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与力量,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出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最早应出自唐代史学家吴兢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朝第一诤臣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对朝臣发出的感慨之言。
《旧唐书·魏徵传》抄录此语。后来,欧阳修、宋祁所编《新唐书·魏徵传》对此略作修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亡更替的规律;用人作镜子,可以明了自身的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出自哪本书哪页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轶事典故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注释。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意思一样。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意思为: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
此句出自李世民,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