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汤圆的来历(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从何时开始的呢)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1]。同时,也是元宵节***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以下是对"春节吃汤圆的来历"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从何时开始的呢
- 2、春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 3、正月十五吃汤圆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从何时开始的呢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1]。同时,也是元宵节***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圆。然而,汤圆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春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因为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汤圆是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春节期间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去一年所有的事情都顺利圆满,故新年要吃汤圆以庆祝。
春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汤圆最早叫“ 浮元子” ,又称元宵;主要以芝麻、花生、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可油炸、可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还有炸汤圆的吃法,也叫炸元宵,炸之前要注意先用针锥将元宵扎若干个孔,以防炸时爆锅溅油。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由来: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长安,要逃过劫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习俗
1、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2、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3、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