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饮食(蒙古食物)
本文目录一览:
- 1、蒙古人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
- 2、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 3、蒙古美食有哪些?
- 4、蒙古族的饮食习惯
- 5、蒙古族的美食有哪些?
- 6、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蒙古人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
蒙古族饮食:
1、牧区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奶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火焰恰到好处。
2、农村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现在,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许多,除肉食外,各地冬夏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蒙古族住所:
1、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居住工具,具有便于搬运﹑易于拆搭﹑抵抗风寒等特点,适于游牧生活。一般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丈余,以圆形围壁“哈那”和伞形顶架“窝尼”组成。周围和顶上覆以厚毡,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包顶中央有天井,用于通风与吸收阳光。
2、部分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使用土木结构的蒙古包,外形大体与毡包相同。有的在向阳处开着窗子,里面砌火炕,在伊盟(鄂尔多斯市)一带称“独贵”,意为圆形。
3、也有少数汉式砖房,多为王公府第和活佛、喇嘛、官员的住宅。
扩展资料:
蒙古族其他风俗习惯:
1、蒙古族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直率的民族,茫茫的草原上没有旅店,但每一座蒙古包里的主人都会愉快地招待那些素不相识的客人,他们端出奶茶,斟上奶酒,煮上羊肉,或以歌劝酒,或敬献哈达,热诚招待客人。全家男女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宛如自家人。
2、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恋爱,自主择偶,绝大多数家长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选择,父母前往女方家“征得同意”只是一种必要的程序。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蒙古族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族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其实跟蒙古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是分不开的。
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内蒙古着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蒙古族的饮食习俗具有家庭、社会、宗教信仰的多种功能,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整羊席上的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蒙古族的饮食模式还有信仰功能,自明代以来,喇嘛教祭火时也让火神分享各类蒙古族食品。
蒙古美食有哪些?
1、手扒肉
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2、涮羊肉
涮羊肉 又称“羊肉火锅”。《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3、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佳肴,也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名肴。据说,烤全羊是目前肉制品饮食中最健康最环保最绿色的美食,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皮肉焦黄香脆,内部肉质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让人一吃上瘾。
4、蒙古血肠
血肠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羊小肠和羊血。羊血是通过蒙古掏心法杀羊后的产物,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再将羊肠用盐水洗净,灌入调好佐料的羊血,细线扎紧羊肠两头于水中煮熟。
5、羊杂
羊杂碎——蒙古族的羊杂碎在诸小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讲究“三料”、“三汤”、“三味”。三料又分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称“三红”;副三料即肚、肠、头蹄肉,又称“三白”。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肉食,奶食,粮食三种。
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口有黄酥油、白酥油、奶皮子、奶酪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和奶酒。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
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
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多为用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
扩展资料: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一布里亚特3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本民族语言学家多次改革,已经规范化的蒙古文。
元世祖忽必烈曾命西藏僧人八思巴另创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文(字)”,一度推行,后渐停使用,但用其记录的许多文献,仍有其研究价值。17世纪中,喇嘛僧人咱雅班第达为准确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稍改变通用的蒙古文字,制成一种叫作“托忒”的蒙古文,在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通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
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逐水草而居-蒙古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蒙古族
蒙古族的美食有哪些?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奶类食品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
白食制做简单却有趣。在食用时一般都有"德吉"的礼俗,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先让客人品尝的礼节。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的礼节很隆重。首先诸位客人,按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礼俗,从贵宾、长辈开始依次入席。这时,主人用四方形木制大盘端来一只煮熟的全羊,摆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面。
全羊四条腿盘着,卧在木头盘子里,其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此后,主人举起银碗,向各位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表示以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蒙古族最高的礼节欢迎客人。
客人们依次接过鲜奶,用右手无名指少许蘸一点奶子,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己尝一点,以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紧接着主人以明朗清晰的声调吟唱传统的敬献全羊祝词,祝词完毕后,主宾将木盘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
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少许放入小杯中,向天泼洒,意为将圣洁的食品先敬上苍和大地。然后把全羊肉极熟练地卸成不大不小的五十多块,摆放好再将羊头放上去,调转木盘。
把刀柄递到客人手里,恭恭敬敬地站立,两手举起掌心向上,说:"诸位用膳"后,便倒着退出门外,主宾将羊头取下去,把全羊荐骨部两侧各切下三条肉,左右交换放下,然后请大家用餐。丰盛的全羊肉,浓郁的气氛,使客人置身于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之中。
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蒙古族饮食主要特色如下:
1、先白后红
“白”指白食,即各类乳制品;“红”指红食,即各类肉制品。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意为“红食”。 除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2、以饮为主
以饮为主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形式和饮食特点有关。即奶食、肉食品的营养丰富,喝奶茶时泡上奶食、手把肉等,既解渴又耐饿。
蒙古族的食物
一、蒙特色的食品
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二、奶制品
奶油,奶皮子
三、祭祀活动常用
熟烤羊
四、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
白菜羊肉卷、新苏饼
五、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
烘干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