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是什么意思)

2024-04-01 09:00:48次浏览条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 1、德昂族的节日是什么?
  • 2、开门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 3、傣族的节日习俗

德昂族的节日是什么?

1、关门

关门节,德昂语称“进洼”。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始,为期3个月。关门节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候,它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即关起爱情、婚姻之门,节日期间不准谈情说爱,不准男娶女嫁,也不准僧侣们到村寨中留宿,他们要净居佛寺,专心念经,提高德性。

关门节中的前3天,众人到佛寺赕佛,不下地劳动,青年男女们则集中在一起唱“别杆柴”(德昂族民歌),跳舞。3天过后,每7天众人都要用花、香、烛等小供一次佛,第八天要到佛寺去祭佛,听佛爷诵经,祈祷佛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2、开门节

开门节,德昂语称“出洼”,是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举行,为关门节最后一天,节期3天。开门节即启开爱情婚姻之门。这时,农忙已经结束。头天,德昂村寨举行宗教仪式,庆祝粮食丰收。次日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禁爱情婚姻之门。最后一日早晨,青年男女们要听佛爷讲经布道,而后当地群众进行赶摆(集市)和赕佛。

3、做摆

做摆,也就是做大贡,又称“赶摆”,一般在农历二、三月份农闲时间里择日举行。做摆是以村寨为单位。在做摆前,村寨里要事先准备好粮食、经费和黄牛、肉等用品,以便为远近其他寨子赶来参加者提供食宿。头一天为迎佛,次日拜佛后,众人听佛爷讲经。最后一日,客人离开,寨子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据说做摆可以使本村寨群众清洁平安,免遭灾祸,并能驱鬼邪。

4、烧白柴

烧白柴,德昂语称“孔通”,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所谓白柴就是一种无皮、表层为白色的树木。节日之前,德昂村寨派人上山砍白柴,按“井”字形状架在村寨附近。节日当天晚上,吃完晚饭,众人到佛寺将佛像“请”到白柴堆旁,点燃白柴堆,村寨中的人们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寺院中的僧侣当夜也要参加烧白柴,为大家诵经祈祷,愿佛保佑德昂人吉祥如意。众人待到柴堆烧尽,才将佛像抬回寺院。次日,由佛寺里的佛爷将炭灰置于土罐中,供于神坛。

5、泼水节

泼水节(当地人称“浇花水”)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一共有三天。仪式开始这天,德昂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自己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汇集到本寨的佛寺(奘房)去过节。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并致祝词。

致罢祝词,男青年们敲响了象脚鼓,跳起了象脚鼓舞。女青年合着鼓声,跳起了“堆沙舞”。其他人手捧竹水筒,举过顶,依次往雕龙画经的水槽里倒水,为象征佛祖化身的佛像冲浴,意即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开门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开门节,也叫“出夏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源自于古代印度佛教,根据雨季饮食起居的习惯而来。而老挝又是小乘佛教国家,几乎全民信佛,因此,开门节成为老挝全国民众的一个盛大节日。

傣族的节日习俗

一,关门节

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为期三个月。

关门节历史悠久,相传佛祖在这一天去给自己的母亲讲经,后来大家就选这天做关门节,并传承了下来。

40岁以上的人就可以进奘房诵经、参佛,在节日期间,村里人须轻声细语,走路不远看,不能相互打骂,还不能举行婚礼、不能建造新房。

二,开门节

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三,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四,烧白柴节

傣历年正月十五,为傣族烧白柴节,系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

事先由信众到山中砍盐霜树,把砍回的盐霜树经水泡、剥皮、晒干后制作成为白柴,堆至寺中备用,节日之夜,将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弥集中念经,最后由长老点燃柴亭,一时间鞭炮大作,烈焰冲天,围观者人山人海,彻夜辉煌。

集中念经的比丘、沙弥由长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白天在树下念经,夜晚在树下露宿。七日期满,又汇集广场念经,通宵达旦。日出后节日结束,比丘、沙弥各回佛寺。

 扩展资料: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省新平、元江、金平、腾冲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为1158989人。傣族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自己的文字。

傣族有九大支系:傣仂、傣讷、傣雅(花腰傣)、傣友、傣端(白傣)、傣艮、傣绷、傣朗(黑傣)、傣亮(红傣)。傣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族群。汉、唐史籍称傣族先民为“濮”、“越”、“僚”;宋、元、明时称“金齿”、“茫蛮”、“白衣”、“棠魔”;清代称“摆夷”。

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傍水建干栏而居,种植水稻,“一日十浴”。水在傣族美好生活的乐章里是最富色彩的音符。傣族爱水、敬水,他们把土地叫“南令”(水土)。村村寨寨都建水井,并且悉心美化井亭。傣历年节都要泼水、竞赛龙舟、漂放河灯,为的是除秽、祈雨。

自成体系的傣医把水引入基础理论,作为“四塔“之一。傣族信仰帕雅纳龙神和司水女神朗妥纳妮。傣族与水的亲近形成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傣族的性格似乎也渗透着水的特质:晶莹、透亮、善良、温和,同时又坚韧。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抽刀断水水长流,是他们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傣族——一个爱水的民族

啤酒怎么开(弗林博格啤酒怎么开)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概括及其启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