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
本文目录一览:
- 1、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 2、阿特金森的两种成就动机
- 3、成就动机理论有哪些?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成就动机理论是研究人的需求和动机,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如今有两个成就动机理论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启示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教育实践的启示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不应太易。如果学生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能够得到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动机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成就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阿特金森将个体的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又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阿特金森的两种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提出了两种成就动机,即任务取向性成就动机和自我取向性成就动机。 任务取向性成就动机是指个体通过实现任务目标并期望从中获得满足感、自我肯定、自信和成就感等内在奖励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会受到三种驱动力的影响: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和需求。
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有哪些?
竞争为导向型成就动机:这种动机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他们追求超越他人,争取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他们通常比较关注外部的奖励和荣誉,对胜利和失败有较强的反应。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成就需要理论有自我实现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简介。自我实现论,是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可分为匮乏性需要和超越需要。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