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恒产者无恒心(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意思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出...,以下是对"无恒产者无恒心"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
- 2、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 3、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谁的言论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
节选原文: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译文:
民有一个基本道理: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惩罚,这等于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办事、节省费用、有礼貌地对待部下,尤其是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制度。
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这几句选自《孟子》卷五 《孟子·滕文公上》:《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释义
这几句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资产而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只有士人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只要没有固定的资产,便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2、作品简介
《孟子·滕文公上》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谁的言论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言论,反映了他对于人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的看法。孟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是与其所拥有的财产和地位无关的,而是与其内在的恒心和意志力相关。因此,他指出,有恒产的人并不一定会拥有恒心,而没有恒产的人也有可能拥有恒心。
从孟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视。他认为,人的恒心和意志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因素,并且这种恒心和意志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和锻炼的。因此,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和地位,只有拥有恒心和意志力的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总之,孟子这句话虽然是古代的言论,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永恒的。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意志力,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