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背景(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以下是对"洋务运动背景"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洋务运动的背景
- 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 3、洋务运动产生背景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
2、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3、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4、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照着你的来吧。
背景:是在清末腐朽统治中,因各原因,如鸦片侵蚀所造成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的背景中。
内容:在洋务运动前期,十七世纪60到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立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在后期,70年代到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
代表人物:清政府的奕䜣,地方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性质: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发起的爱国救亡改良。
影响: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3,从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外国经济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5,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除影响外全是手打的,望采纳!
洋务运动产生背景
一、政治方面: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
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
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二、经济方面:
在经济贸易领域,由于工业文明下的大机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成本。
都远远优越于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小门小户的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因此,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和国际贸易上的优势渐渐丧失,经济发展遭到了新兴经济模式的严峻挑战。
三、思想文化方面:
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他于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他以“本”“辅”的主从关系来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从字面上,一字不差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是《万国公报》的编者沈寿康。
1896年四月,他在《匡时策》一文中说:“中西学问术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西学”,最初都是作为学问提出来的。
“中西学问” 对于社会,对于一个政权,对于统治者来说,本来都是“用”,沈寿康在此以“体”“用”处分,并非是作为目的与手段之分,而只表明主次。这种主次之分,是“为华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