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为了抗日还是内战(当年长征的目的是什么)
1、长征的目的: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以下是对"长征是为了抗日还是内战"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当年长征的目的是什么
- 2、红军长征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_
- 3、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 4、长征与抗战的关系。
当年长征的目的是什么
1、长征的目的: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_
中央主力红军进行长征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革命火种。作用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背景: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
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围剿力度空前强大,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具体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屡战失利。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与抗战的关系。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虽然身处逆境,又面对着国内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分裂时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坚持宣传抗日主张,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5年10月,《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正式发表,号召停止内战,抗日救国;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同时,瓦窑堡会议的召开也确定了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前线抵抗日军侵略;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培养抗日新生力量。 1937年8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胜利完成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